Your default browser language is set to . Browse this site in another language: Continue color Created with Sketch.

報告與白皮書

物流相關的產業報告、特定產業的重要出口指南

觀看所有資訊

Navigating Latest Tariff Developments

Global trade is growing more complex with new U.S. tariffs and global responses. DHL is here to help you navigate the changes.

Explore our solutions
  • Get a sales representative to contact me
  • I agree to the  Terms and Privacy Notice
閱讀更多精選文章

疫情後倉儲數位化與自動化趨勢

疫情後倉儲數位化與自動化趨勢
疫情後倉儲數位化與自動化趨勢
2020 年 07 月 23 日 •

疫情迫使數位消費者改變購物習慣。許多人花錢買生活必需品,造成電商和實體零售店面缺貨。他們顛覆可預測的模式,轉向新商店、通路和產品線購物。

事實上,早在疫情衝擊前貿易活動已經漸趨遲緩,主要源自於中美貿易緊張對經濟成長造成的影響。2019年12月,DHL全球貿易晴雨表(Global Trade Barometer)顯示全球貿易微幅衰退,主要受到中國、德國、日本、南韓、英國與美國的負成長展望拖累。

世界貿易組織(WTO)報告也指出,2019年世界商品貿易量微幅減少0.1%;世界商品出口額減少3%,來到18.9兆美元。

WTO經濟學家認為,新冠疫情對貿易與產出造成的進一步衰退影響,可能超過2008-09年全球金融危機引起的蕭條。

新冠疫情引發的後疫情效應

負面展望已對預算規劃造成負面影響,尤其是在倉儲方面採取先進先出的企業。負責供應鏈諮詢與企業轉型服務的DHL Consulting(DHLC)事業部資深供應鏈專家Sharad Bhat指出,新冠疫情已經導致許多倉庫數位化投資延遲,因為大部分企業目前關注的是自由現金流量,延緩「非必要性」投資。

DHL供應鏈亞太區營運長暨資訊長Steve Walker補充說,一般而言,後疫情時代下,整個供應鏈的倉儲與物流自動化將出現明顯的推力。

「新冠疫情中可以發現,企業需要更具彈性和更敏捷的供應鏈,可依據個別與地理需求迅速調整。而這正是自動化的優點」,他說。

新加坡企業發展局運輸與物流主管Law Chung Ming表示,值得注意的是,數位化下,儘管疫情持續延燒,仍能持續支援商品和必需品的運送,企業已經在此投資上看見成效。

「科技不只是有助於生產力提升,在疫情期間也能維護員工安全」,他說。

降低成本與提高生產力這兩點改善措施尤為關鍵。DHL供應鏈一直秉持著所有科技與數位化的升級必須盡可能富有彈性,讓更多客戶能夠使用。

2016年DHL在新加坡成立高級區域中心(Advanced Regional Centre;ARC),與集團的亞太創新中心(Asia-Pacific Innovation Centre;APIC)座落相同地點。

APIC是亞太區第一座創新物流服務中心暨DHL全球第三座DHL創新中心之一,作為新興物流相關科技的測試台,展示重塑供應鏈的創新最先端。

ARC新創的多客戶自動化系統使用130個機器人裝置,揀選與存放來自26層、7.2萬個位置的商品,讓揀貨效率提高20%,使用空間比傳統倉儲減少40%。對於位在土地稀少國家及高人口密度城市,尋找更優異倉儲模型的公司而言,此系統極具吸引力,在新冠疫情期間也更受矚目。

自動化與數位化的持續投資

哪些產業可能比其他產業更早一步,重新啟動倉庫自動化與數位化?Bhat說:「我們各產業的客戶正在關注倉庫自動化。數位化將協助公司的長期營運變得更有彈性和恢復力,因此我們終究會投資倉庫機器人及數位系統,在後疫情時期加快揀貨速度。」

「但是想當然,部分產業比其他產業更想搶先一步。」在亞太地區,自動化與數位化的推動可能稍微遲緩。

在亞太地區,自動化與數位化的推動可能稍微遲緩。

不過,在追求進步及低成本更新方面,仍然有一些機會,像是幫助倉庫員工提高生產力的智慧型穿戴裝置。

其他成本更高的機器人,像是貨到人機器人以及輔助揀貨機器人,則按照客戶預算及長期策略而定。
Walker說:「區域的低工資成本有時讓我們更難說服客戶改善科技,尤其考慮到合約期間通常持續2-3年左右。」
「像是日本及澳洲等勞工成本較高的國家,機會更多,我們預估有些客戶會改變策略,在供應鏈上使用更多科技,尤其是在新冠疫情期間。」

Walker指出,加速倉庫數位化目標也存在人性面。「改變管理階層永遠只是個因素,改變程序與人力有關—相關人士的參與,是我們改變與轉型倉庫運作的關鍵。」

「我們也無法忽略系統的實體整合,我們必須非常審慎考量數位連結網絡的IT安全。最重要的是我們的網路連結,不能讓我們容易受到攻擊。」

今年年初,DHLC完成針對全球領導汽車製造商的倉庫數位化研究。研究目的在評估多項數位化計劃,以及在中國倉庫執行這些計劃的優點。關鍵結論為何?汽車製造商必須考量當前科技的成熟度,以及發展全方位數位藍圖的獨一無二經營組合。

追蹤投資產業的投資研究顧問公司Robo Global發表一份報告。該公司的投資指數,11%關注這些公司,包括在日本提供廠房自動化與物流服務的大福公司(Daifuku)。

ResearchAndMarkets.com發表的另一份報告,分析北美、歐洲及亞太地區的倉庫自動化市場,預測此產業在2025年底前達到11.6%的CAGR複合年均成長率。報告指出「全球電子商務快速竄起,預期對縮短貨運時間的期望」以及「提高產業對倉庫效率增加的關注,降低勞工資本支出」。

隨著市場需求及資金可能持續流入產業,看起來後疫情時代會有進一步的倉儲自動化與數位化發展。不過,公司會警惕不過度擴張財務,主要集中投資在疫情期間證實有明確效益的部分。


相關主題
相關主題



Get the latest case studies and industry news at your fingertips.

VIEW A SAMPLE

Please accept the terms & privacy notice

Get the latest case studies and industry news at your fingertips.

VIEW A SAMPLE

Please accept the terms & privacy not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