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是一項由15個成員國簽定的自由貿易協定,旨在擴闊並加深東盟與澳洲、中國、日本、韓國和新西蘭的往來。
歷時10年,RCEP終在2020年11月15日正式簽署。磋商期間經歷了不次波折,凸顯出不同經濟發展水平和政治制度的國家之間,有著根深蒂固的地緣政治敏感性。
以下幾項關鍵元素,將決定RCEP到底能帶來多大的改變,尤其是對東盟的進出口商而言。
首先,概括來說,RCEP是什麼?
RCEP涵蓋一般自由貿易協定的所有常見內容,當中包括:
- 締約國逐步削減關稅
- 貿易便利化承諾,例如海關手續、採取非關稅措施(技術性貿易壁壘/衛生措施)
- 服務貿易承諾,例如電子通訊、金融及專業服務
- 已整合的區域清單,列明不開放投資的行業(「負面清單」)
這是東亞經濟強國(包括中國、日本和韓國)共同簽署的首份自由貿易協定,這幾個國家為亞太區的整體貿易發展帶來重大貢獻,更在亞太區和全球價值鏈佔有關鍵位置。
至關重要的是,RCEP覆蓋廣泛,遍及亞太區部分較不發達的國家,如柬甫寨、老撾和緬甸等。RCEP能滿足締約國的多元發展需求十分重要,以確保所有成員的要求都放在考慮之內,而不必削弱其效能或優勢。
然而,亞太區早已充滿各式各樣、錯綜複雜的自由貿易協定,有些是雙邊協定,大部分是多邊協定。
這些自由貿易協定大多設有不同規則,既複雜難明,亦不利使用。RCEP將之簡化為一套通用的原產地規則,全面統一標準後,就能為所有締約國提供公平的競爭環境。
典型自由貿易協定的原產地規則令人難以理解,期望RCEP能夠改善這一點,促進貿易和鼓勵外來直接投資。
RCEP如何加快東盟區域內的物流?
RCEP認可「特快清關」,並向締約國承諾,如已提交所需文件,貨件可在抵關後6小時內獲得放行。
雖然6小時對部分國家來說十分漫長,對於DHL這類國際速遞公司而言尤甚,但當部分貨件能被視為「特快」,即代表有別於標準收費的貨物,成為一項相當重要的政策承諾。
我們會向海關當局確認特快清關的特殊需求,一般不會將有關貨件視為普通貨物,這讓DHL能於許多國家以免稅或簡化清關要求為低價值貨件清關,支持這些市場的貿易便利化。
設立特快清關後,這也表示海關當局能在不影響海關管制的情況下,透過未來規例來確認這些微細差別。
在RCEP,向締約國承諾以其他類型的海關政策便利貿易也同樣重要。這些政策包括有能力就貨物名稱及編號協調制度(HS)代碼、原產地規則、海關估價和重申風險管理原則,要求作出裁決。
其中部分承諾屬於「WTO-plus」,意指它們超出這些國家於世界貿易組織(WTO)《貿易便利化協定》所作的承諾。
RCEP涵蓋電子商貿嗎?
RCEP的其中一章承認於電子領域進行的商貿活動已達一定水平,並需要為此行業創建具助益的法律框架,內容包括個人資料保障、消費者保障、電子設備所在位置規則、跨境數據流動,以及使用電子認證和電子簽署。
儘管部分內容仍具爭議,但此為全球各地首見的承諾。相比之下,歐盟近年一直就成員國內部的跨境數據流動進行協商,卻仍然進展甚微。
然而,RCEP並未就於電子領域進行的商貿活動處理徵稅問題,目前有國家已就電子領域提供的服務和商品單方面進行徵稅。
此外,對於邊境的「低價免稅額」貨物,部分亞太地區亦就徵稅和收稅方面進行討論。
即使所收稅項的金額少得離譜,徵稅也將大大增加貿易處理成本,而且只會對增長潛力龐大的新興電子商貿領域帶來負面影響。
RCEP將會如何影響東盟的製造商及運輸商?
他們是時候開始研究RCEP將對營運業務帶來什麼影響,畢竟重組供應鏈難以一蹴而就,需要一定時間和前瞻遠見。
如要進行任何重組,理應配合RCEP削減關稅以作安排,從而提高商業利潤。
中、長期而言,RCEP將為持續的全球及區域貿易承諾奠下基礎,其談判代表更以「活著的協議(living agreement)」來讚揚RCEP,繼而藉此思考現今趨勢和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