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船交付数量激增,集装箱船运公司正在考虑采取废船战略。
目前,由于航运公司已经限制空航,同时船期可靠性基准提高,积极备货的托运人正在享受更流畅可靠的服务带来的好处。然而,托运人面临的现实情况是,随着市场为可能出现在第三季度的旺季做好准备,船舶舱位供应充足,但集装箱运输的需求却存在波动。
船期可靠性提高
服务指标的改善是集装箱市场朝着“正常化”迈进的明确信号。为了更好地评估这一改善,值得注意的是,在疫情期间,亚洲与北美西海岸之间的跨太平洋贸易中有四分之一的航班被取消。然而,到了今年6月,这一比例下降至不到10%。尽管空航不会完全消失,但Sea-Intelligence指出,空航班次已降至自疫情爆发以来的最低水平。
Sea-Intelligence最新发布的船期可靠性数据显示,那些依赖集装箱运输的公司正在明显受益于显著的改善。截至五月的最新数据表明,全球船期可靠性已达到68%,较2022年同期提升了30.3个百分点。在船期可靠性排名前14位的船运公司中,马士基以73.5%的船期可靠性位居榜首,万海紧随其后,船期可靠性达70.9%,紧接着是地中海航运公司(地中海航运),船期可靠性为70.4%。
在舱位供需平衡的情况下,提高船期可靠性将是理想的情况。正如7月份DHL海运市场最新动态中所详述的,目前存在着积极的经济信号,通货膨胀的势头即将减缓。因此,与过去三年任何时候相比,海洋供应链已经做好了更充分的准备,以迎接需求的增长。
然而,创纪录的大量入港船舶正在扰乱平衡。
是否报废船舶
航运公司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在不侵蚀费率和利润率的前提下,如何在航线上平衡地部署船只。鉴于在接下来的18个月内将有大量新船舶投入运营,这无疑是一项相当艰巨的挑战。
Alphaliner预计2023年将交付创纪录的385艘船舶,总运力达222万标准箱 (TEU)。2024年将再创新高,预计将有391艘船舶投入使用,总运力近300万标准箱 (TEU)。
过去,在需求疲软的时候,航运公司曾发起价格战,以扩大市场份额并填补空载的船舶。目前航运行业以联盟为主导,属于整合型行业,因此不太容易发生价格战。
全球船队的运力目前约为2600万标准箱,而20年前仅为600万标准箱。Alphaliner首席分析师Jan Tiedemann认为,随着新船舶交付,航运公司可能会更加谨慎,并开始报废船舶。Tiedemann说“由于我们现在已经实施了减速航行的政策,因此我们无法进一步减速了。”,“几乎没有更多的商品可以采用集装箱运输了,因为几乎所有商品都已经使用集装箱运输了,仅有极少数例外。”
如果航运公司不开始加速报废船舶,那么他们很快就没有多少部署选项可供选择。订购了这么多船舶,但又没有相应的运输需求,这些船舶该去哪里?
Tiedemann指出:“这个问题的答案应该是‘所有地方’。每条贸易航线都只能吸收这些船舶,别无选择。”
重新思考运力部署策略
除了报废航线,航运公司也在重新审视自己的贸易航线,以便在运力激增之际优化部署。
据Alphaliner的数据,地中海航运目前仅有9%的船队部署在亚洲-北美航线上,较去年的16%有所下降。目前,地中海航运在远东-欧洲(23%)、中东/印度次大陆(14%)以及非洲往返(13%)和跨大西洋(10%)贸易的运力,都超过了在亚洲-北美航线上的运力。
相对而言,A.P.穆勒-马士基集团有22%船队部署在亚欧航线上,而18%部署在亚洲-北美航线上。
根据7月份DHL海运市场最新动态,赫伯罗特在拉丁美洲贸易中排名第一,而中远和长荣专注于亚洲内部贸易。达飞海运集团和中远在亚洲到欧洲和北美的出港航线上部署了最多的船队。现代商船高度关注远东-欧洲贸易,而阳明海运则专注于跨太平洋贸易。
以星综合航运目前在跨太平洋航线上部署的运力仍然位列第一,但在地中海航运和马士基组成的2M联盟合作终止后,该公司的自有船舶现在也积极活跃在亚洲-欧洲航线上。
Alphaliner指出,目前有21%的班轮运力活跃在远东-欧洲航线,其次是亚洲-北美航线,占总班轮运力的18%。
显而易见,各家集装箱航运公司很可能会按照各自的报废计划行事,就像它们目前所采取的极具个性化的部署策略一样。
在未来几个月内,亚洲和全球范围内的运力激增将会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这将取决于航运公司报废与部署策略的有效性,以及进入旺季前几个月的需求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