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赎之路:物流业如何减少碳足迹
发动机有条不紊地轰鸣作响、拥挤的高速公路烟雾弥漫、船舶源源不断地将废水排入海洋——这些场景历经岁月,始终是全球物流运输的典型写照。
然而,时过境迁。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传统物流方法对环境的影响。物流行业的碳排放量至少占全球碳排放的四分之一。欧洲环境署预测,如果不采取措施缓解这一问题,到2050年,物流业碳排放比例将急剧上升,高至40%。
如今,可持续物流的全球转向已是迫在眉睫。随着气候变化对地球带来的威胁日益加重,推动物流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势在必行。
可持续发展融入运输网络的重要性
转向可持续物流绝非易事。撇开高昂的初始成本不谈,光是让所有利益相关者统一战线、齐心协力便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然而,如果放任自流,无所作为,则危害更大。全球变暖幅度创历史新高,自有记录以来,每十年气温上升0.26°C。未来,温度还将迅速上升,因此全球必须立即采取应对措施。
如果物流行业转而采用更可持续的运输方式,将大有裨益,其中第一点便是减少化石燃料的有害排放。
从更实际的角度来看,可持续物流对企业来说也是经济可行的。在企业适应新规的过程中,针对电动汽车和替代燃料等方案可能需要更加高昂的初始投资,但这些投资的长期经济效益更好。事实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政府推出了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采用可持续物流实践。此外,转向可持续物流还可以降低燃料成本和维护费用。
另外,现代消费者会优先考虑可持续发展问题,选择将他们的生活方式与环保向的企业相结合。因此,企业将可持续物流实践纳入其运营是明智之举,因为这将加强其品牌声誉并赢得客户忠诚度。
尚待齐心协力
走可持续物流道路需要全行业共同创新、团结协作、齐心协力。为实现目标,多项关键战略已在部署实施,并将持续推进。
其中一项战略占据重要地位,即用电动汽车取代传统的燃油汽车。例如,电动卡车和货车不会产生尾气排放,从而减少了总体碳足迹。甚至为电动车辆供电的电池所采用的技术也取得了重大进步,进而降低了成本并扩大了其在物流应用领域的范围。
除了电动汽车及其电池,许多政府还实施了完善的战略来顺利推进道路电气化,包括建设充电站等基础设施,出台适当的政策和激励措施提升其使用率。
除了电动汽车,物流企业还优化了运输路线和运输网络,以减少燃油消耗和排放。通过精准运用智能数据分析和车联网工具,物流企业可以缩短运输耗时和降低燃油消耗,进而减少碳足迹。
此外,多个企业还优化了车辆的装载量,确保其在不超过重量限制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装载货物。如此一来,运输趟数得以减少,可进一步降低运输货物所需的燃料。
经探索,诸如氢化植物油(HVO)等替代燃料也可成为减少碳足迹的可行选择。氢化植物油可与现有的运输船队基础设施相兼容,作为“即用型”生物燃料直接替代柴油。这意味着,无需建造新设备或发动机来适配这种新燃料,可直接为运输船舶提供动力。
齐心协力方可实现转变
尽管走可持续物流道路的方法多种多样,收效甚多,但实现转变的过程中会面临诸多挑战,因此,需要众多利益相关者(包括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团结协作、密切配合。
通过建立必要的监管框架和实施财政激励措施激励可持续物流,政府的作用至关重要。政府可为消费者购买电动汽车提供补贴,为采用可持续替代能源的企业提供税收减免,可为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提供投资。
政企协同推进下,物流业本身可依托行业最佳实践和创新技术方案,促进绿色物流建设。为此,物流企业应与技术提供商、研究机构、政府和其他关键参与者建立合作伙伴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