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散货运输的风险管理
散货运输是一种多元化的运输模式。在运输那些无法装入标准集装箱的超大、特殊或项目货物时,该模式可为企业提供更大的灵活性。
不同于将货物装入标准化集装箱的集装箱运输方式,散货运输是将散货单独包装、起吊、系固、堆放和卸载。散货运输的对象包括诸如高耸的风力涡轮机叶片、笨重的建筑设备、闪闪发光的游艇等大型商品。
随着工业化和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散货运输的使用率日益增长。例如,根据市场研究公司Statista的数据,2022年,南非运输网络公司国家港务局在处理了约560万吨散货,同比增长超50%。沙特阿拉伯的阿卜杜拉国王港2022年5月处理的散货超过60万吨,打破了月度散货记录。
散货运输的最大优势就是能够灵活处理多种尺寸、形状和重量的货物,非常适合无法轻松装箱的超大型或重型货物。
对于需要专门处理的超大型或重型货物,散货运输比集装箱运输更具成本效益。散货运输的货物可以单独装卸,在布置和装载方面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从而可以减少空间浪费,削减相关成本。
散货运输的风险
尽管散货运输在超大或特殊货物的运输方面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但也存在一些固有风险,从而导致货物受损、运输延误、成本增加。
1.受多种因素影响
散货运输的最大风险之一是货物直接受到风、雨、盐水和极端温度等天气状况的影响。集装箱运输的货物会被封装在集装箱中进行防护,相较之下,散货的防护程度则不足以与之比肩。这可能会导致金属或其他材料遭到腐蚀,从而使货物受损。
在手动装卸散货的过程中,如果起吊、堆放或系固不当(例如重型设备与货物接触时),还可能使货物受损的风险增加。
为了减轻这些风险,应使用防风防雨材料安全地覆盖散货,并应在制定运输时间表时考虑到潜在的天气干扰。至关重要的是,在运输过程中,应对货物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完好无损。
2.港口基础设施有限
并非所有港口都拥有高效处理散货的人力、基础设施或设备。许多港口都有水深限制,可停靠船舶的大小及其货物装载量也因此受限。
此外,还需在港口选择适当的散货码头位置。此等码头需要有足够宽敞的空间和相应的基础设施来容纳和处理散装货物。除了起重机、叉车和托盘搬运车等移动和起吊散货的基本设备外,还需要大型存储区域、检查设施和安全系统。
码头工作人员还应具备处理散货的经验,从而确保安全高效的作业。有些码头甚至可以提供专门的服务,例如货物拼装、清关和保险,以便简化运输流程。
现代散货运输越来越依赖于技术,而欧洲最繁忙的两个港口——鹿特丹港和安特卫普港目前便处于海运业数字化的前沿。
例如,鹿特丹港推出了智能港口计划,使用无人机进行检查,使用自动驾驶车辆进行货物装卸,并使用先进的数据分析来优化运营。
安特卫普港使用区块链来提高供应链透明度,同时还正在开发港口的数字孪生模型以进行模拟和优化。这两个港口还投资了若干自动化码头,这些码头配备了机器人起重机和自动导引车(AGV),以减少人为失误,提高生产力、增强安全性。
理想的码头位置是靠近货物的始发地和目的地,从而显著降低成本,特别是对于需要专门处理的重型或超大型货物。
在形势瞬息万变之际,散货运输对于全球供应链至关重要。散货运输能够处理多样化的货物并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条件,因此预计将随着经济的扩张而保持强劲需求。然而,为了确保散货的顺利运输,必须进行全面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