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未来,运价起伏,运力激增
今年10月,运价下跌,承运人因此纷纷宣布增加11月的航船空班数量。此等对策似乎效果良好,黄金周后的11月前两周,运价已经连续上涨。
上海集装箱运价指数(SCFI)也终于赶上了近期即期运价上涨的浪潮,在经历了两周的低迷涨幅后,于11月14日上涨11.8%,成为自2024年初以来的最大涨幅。
除了航船空班增加之外,消费者需求强劲也是运价上涨的原因之一。海事预测与战略咨询公司(MSI)指出,8月份,美国的东亚进口额同比增长18.7%,2024年前8个月较2023年同比增长16.6%。
8月份,美国的欧洲进口额同比增长14.5%,2024年前8个月同比增长7.7%。分析师报告称,主要非干线和区域内贸易也录得同比正增长。
DHL Global Forwarding Asia Pacific首席执行官Niki Frank证实,尽管宏观经济指标出现些许收缩,但第三季度的海运需求仍保持良好。
他解释道:“由于供应链出现瓶颈,今年出现了很多提前发货的情况,所以我们提前迎来了旺季”。“但总体而言,运输量一直保持健康,自10月初的黄金周以来,需求持续旺盛”。
船舶运力供应过剩
10月份,运价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运力供给过剩。
MSI报告称,即使由于红海危机,航船纷纷改道好望角,新船供应的增长也终于赶上了运力需求。
MSI称,“2024年前9个月,新交付的标准箱达到230万个,略高于2024年的总量,而拆解的标准箱则为7.2万个。预计未来三个季度还将增加140万标准箱”。
另一家咨询公司Sea-Intelligence的数据显示,全球承运人在第三季度部署的运力较第二季度增加了19%,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7%。
新船队的交期临近,意味着老化船队即将报废。DHL的《11月海运市场最新动态》指出,排名前10位的海运承运人共订购了431艘集装箱船,总运力超过590万标准箱。
然而,并非所有订单都是为了扩大承运人的船队。一些承运人需要新的吨位来振兴其船队,以取代老化船队,而非扩大船队。各承运人目前使用的活跃运力中,有超过260万标准箱的运力是由船龄超过20年的船舶承担的。各承运人更换的吨位各不相同,地中海航运公司(MSC)的订单更换了60%的老化船舶。
“今年亚洲主要贸易领域的需求一直强劲。DHL Global Forwarding Asia Pacific海运高级副总裁Praveen Gregory表示:“11月份,许多承运人都宣布增加航船空班数量,这给运价带来了一定的上行压力,而过去几个月,即期运价持续疲软”。
供应链中断风险逼近
对这一假设的一个警告是,供应链可能会进一步中断,从而吸收部分过剩运力。10月1日,国际码头工人协会(ILA)暂时停止集装箱运输,关闭了美国东部和墨西哥湾沿岸的主要港口。尽管该协会已在六年内涨薪62%,并同意临时延长合同,但其与美国海事联盟(USMX)的持续争端仍未解决,尤其是在自动化方面。
延期合同将于2025年1月15日到期,这意味着,第二次罢工可能会在中国农历新年的需求高峰期间上演。
Gregory指出:“10月初,美国东部和墨西哥湾沿岸港口最终幸免关闭,但这场冲突仍未解决,成为2025年初的一个关键风险因素”。在采用技术和自动化方面,美国各大港口相对落后,如果其在未来五到十年内仍然保持类似的效率水平,则将很难跟上全球标准。届时,美国港口可能会愈发拥挤,竞争力下降,从而迫使运营成本上升,而这种低效率的成本最终将以更高的运价或码头装卸费的形式转嫁给消费者。
美国总统就职典礼定于1月20日举行,这一时机会让本已紧张的局势变得更加复杂。
特朗普提议的关税包括:对所有输往美国的进口产品征收10%至20%的普遍关税,以及专门针对从中国进口的产品征收60%至100%的附加关税。此等关税举措预计将在2026财年影响最终消费者,具体取决于新政府的政策。
特朗普关于关税的竞选承诺已经大举引发“市场恐慌”,美国时尚界尤其如此。为应对劳工罢工、关税不确定性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美国进口商纷纷选择未雨筹谋,加快订单,避免供应中断和管理风险。
随着消费者成本上升,上述关税最终可能会导致消费需求和销量下降,从而可能对GDP产生负面影响。如果最终落实,预计也会对其他全球贸易行业产生连锁影响。DHL的《11月海运市场最新动态》指出,1月底,中国农历新年提前,预计会出现提前装运的情况。
Frank表示,“特朗普在美国总统大选中获胜之后,我们的客户咨询量有所增加,特别是那些意欲从中国进口产品的客户。然而,现在判断这是大趋势还是个例还为时过早”。“此外,在年初向新的海运联盟过渡期间,可能会出现服务中断的情况”。
2024年1月,赫伯罗特股份公司(Hapag-Lloyd)与马士基(Maersk)宣布开展一项名为“双子星”的长期运营合作项目,简称“双子星合作项目”。该运营合作项目于2025年2月启动,涵盖主要东西方贸易的海运网络,包括亚洲至美国;亚洲至北欧;亚洲至地中海;以及亚洲至中东。
Gregory表示,“与任何新服务或新联盟一样,我们预计双子星合作项目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实现稳定运营。但双子星合作项目的整体价值主张是提高班期可靠性,因此其服务闭环将最终聚焦于此,预计班期可靠性将在2025年年中有所提高”。
承运人针对运价压力的应对措施
Sea-Intelligence指出,面对即期运价下降的压力,预计承运人将在消化需求困境时增加航船空班数量,从而进一步削减运力。该公司发现,自疫情爆发以来,回程集装箱和去程集装箱对箱位的需求差距进一步扩大。截至2024年8月,回程集装箱船舶的利用率已从新冠疫情爆发前的平均50%左右降至40%。
这种需求不平衡主要影响亚欧和跨太平洋等深海贸易。这位分析师表示,因此,要么头程贸易将承担越来越高的空箱调运成本,要么是由于付费回程的供应有限,回程托运人将面临运价上涨。
Gregory总结道:“根据其市场策略,为实现复苏,承运人将尝试抵消出境贸易主要航线或入境贸易回程航线上的成本失衡”。
受船舶供应量增加、新关税可能出台、地区劳资纠纷频繁以及回程运力失衡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2025年之前,全球货运市场可能仍将保持波动。正如DHL《11月海运市场最新动态》的结论,威胁供应链效率的干扰因素依然很多,因此预计货运运价短期内不会恢复到新冠疫情前的水平。